“我們只有一種姿態(tài),就是遠行。我們只有一個方向,就是前進。”這是北汽集團2017年新年獻詞中鼓舞10余萬北汽人的一番豪言壯語。
在“十三五”開局之年,高擎戰(zhàn)略轉型旗幟的北汽集團,取得銷量超過280萬輛、營收超過4000億的成績,在世界500強中的排名第160位。
贏得鮮花與掌聲的不是空洞的標語和口號,而是以品質鋪就的成功之路,也是引領中國制造的先驅之路,更是做大做強中國汽車工業(yè)的夢想和責任。
品質是血液
“讓每一個員工都流淌著品質的血液”這是北京汽車集團的一句名言。而對于品質的苛刻和追求也正是帶領北汽集團走到今天的一個基礎。
精益求精,止于至善。北汽集團一心一意打造精品汽車,在激烈的汽車產業(yè)市場競爭中,融合吸收韓、德等合作方的質量經營理念和造車技藝,從研發(fā)、采購、制造到銷售服務等價值鏈的各環(huán)節(jié),建立嚴格的質量標準。通過集團化戰(zhàn)略,塑造全員、全周期、全價值鏈的質量管理,憑借“以質量為魂”的北汽質量理念和“品質第一、卓越經營”的北汽質量文化,打造了“質量北汽”。
質量不僅是企業(yè)的靈魂,也是企業(yè)立足的根本,更是企業(yè)強盛的源頭。在質量方面的打磨,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自主品牌越野車BJ40的推出。自這款車亮相后,深受市場歡迎,但卻遲遲沒有進入市場。“緊燒火、慢揭鍋”,不能為了早上市、早賺錢,就把一個消費者評價“還湊合”的產品拿出來,要拿就一定是過得硬、打得響的拳頭產品,在這個上面花多點時間、晚賺點錢是值得的,也是必需的。
北汽集團旗下的產品,不論是合資產品還是自主品牌產品,都得到市場、國內外合作伙伴、權威研究機構,以及社會的廣泛認可。尤其是北汽引進薩博技術,然后通過消化吸收再提升后生產的自主品牌“紳寶”轎車,整車各項指標上均已經達到薩博原車的水平,甚至在動力等方面已經超過了薩博原車水平。
2015年6月,北汽集團榮獲“北京市人民政府質量管理獎”。該獎因其嚴苛的評選標準和國際化的評選程序被譽為“商界奧斯卡”,這也是北汽集團榮獲的第一個重量級質量大獎。9月又榮獲ANQ亞洲質量組織頒發(fā)的“2016年度石川馨-狩野獎(IKA)”。這既是對北汽集團多年質量集團化實踐的充分肯定,更激勵著北汽向著中國汽車行業(yè)第一梯隊、世界100強的目標砥礪前進。
《中國制造2025》把“質量為先”作為指導思想之一,明確提出要“走以質取勝的發(fā)展道路”,北汽集團的品質之路正是中國制造的一種活的樣本和重要推動力。
鳳凰涅槃 以品質振興自主品牌
“要想把汽車產業(yè)培育成為真正的民族工業(yè)和重要的支柱產業(yè),發(fā)展自主品牌是核心、是根本,是必須要走的一條路。”談及自主品牌,自主品牌發(fā)展之路或許很艱難,但這條路應該走、也必須走,因為這是“鳳凰涅槃”的必經之路。
“十二五”期間,北京汽車自主品牌乘用車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大跨越。2011年,北汽自主第一輛整車問世。2016年8月,北京汽車自主品牌第一百萬輛整車下線,標志著從此邁上了從量變到質變的新臺階。從2011年第一輛整車問世到第一百萬輛整車下線,北京汽車用五年時間跨越了大多數車企需要用8到10年才能走完的歷程。據悉,2013年北汽投產新車型,開發(fā)周期需要50個月;而今投產的新車,只用21個月。盡管開發(fā)時間短,但產品品質卻得到了極大提高,千臺故障數已經被壓縮到了40到50之間。相比之下,合資公司在20左右。從最開始超過合資公司6、7倍左右,到現在貼近到一倍的水準,逐漸拉近了與合資公司的距離。
作為北汽集團自主品牌“雙品牌”體系中的另一重要板塊,昌河汽車貫徹“品質第一、卓越經營”的質量理念,堅持質量之“道”。在新基地建設過程中,昌河汽車建成了涵蓋組織和指揮、管控流程、監(jiān)控重點、檢測手段和信息化平臺運用等一整套品質保障體系,使得新基地無論從硬件保障能力還是軟件支撐能力,都將成為企業(yè)“質造”升級的新助力。
而北汽新能源多年來保持行業(yè)領軍者地位,也與其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密不可分。在產品質量控制上,北汽新能源一向“和自己過不去”,整車試驗室、控制系統試驗室、驅動系統試驗室、電池系統試驗室和零部件系統試驗室等五大新能源汽車試驗室加上一個試車跑道,在層層條件嚴苛的試驗下,不論是操控性、安全性,還是實用性、適用性,每一處質量隱患都無處遁形。北汽新能源還通過行業(yè)首創(chuàng)“車輛遠程監(jiān)控平臺”的大數據優(yōu)化,讓質量隱患能被快速監(jiān)測、定位和優(yōu)化,故而使千臺故障率較行業(yè)平均下降了30%,確保每一位用戶都能拿到優(yōu)質好車。2016年9月,北汽新能源在中國質量協會開展的2016年全國汽車行業(yè)用戶滿意度測評(CACSI)中榮獲第一名。
要發(fā)展自主品牌,就要耐得住自主創(chuàng)新的寂寞,“要拿出‘重走長征路’的氣魄,以堅定的信心來重新出發(fā)。未來的自主之路依舊艱辛,還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階段,才有可能走到一個新的高度,可以和國際大牌汽車企業(yè)一較高低,真正做強中國汽車產業(yè)。”
中國制造,從最早的輕紡產品、白色家電,電視計算機,到近期的移動通訊,一直在穩(wěn)步升級。“中國制造”下一個亟待攻下的堡壘就是汽車。北汽集團按照中央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推動技術進化、產品進化、品牌進化、產業(yè)進化,開創(chuàng)北汽集團創(chuàng)新發(fā)展新格局,并成為中國汽車工業(yè)由大到強的主力軍。
Suggestions & Feedbacks We take every suggestion from you seriously
Share to Wechat
Share to Weibo